8月16日,在《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发布会上,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长渔办")主任赵依民心情沉重地表示,总体上看,长江生态已经崩溃,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干流鱼类自然资源也已濒临崩溃,特别是金沙江流域大规模地建设水电项目,今后恐怕还会有更多的长江特有物种消失。
此次长江上游联合科考,由长渔办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主办,成员包括中科院、复旦大学、长江科学院、同济大学等机构的专家。考察历时12天,跨越5个省市自治区,行程逾4000公里,考察范围覆盖金沙江流域和通天河、赤水河流域部分地区,实地调查从自然河段到梯级水电,从自然因素到人类活动对长江上游的综合影响。
考察队发现,整个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面临重重威胁。长江原有175种特有物种,现在一半以上找不到,金沙江流域143种鱼只找到17种。此前,中科院水生所等多家科研机构的长期监测数据也表明,长江中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鱼苗发生量急剧下降,由上世纪50年代的300多亿尾,降为目前的不足1亿尾。
赵依民认为,金沙江段密集的水电开发,导致了大量鱼类栖息地遭到破坏和丧失,而水电项目所带来的洄游通道阻断、江水水温降低等连带效果,更是严重破坏了多种鱼类的生长规律,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
专家分析认为,高密度水电开发,极大地压缩了以溪流为产卵场的水生生物生存空间,难以有效控制的违法捕捞行为则加剧了这一影响,导致大量鱼类物种濒危,甚至濒临灭绝。除了对水生生物带来灭绝性的直接影响,梯级水电的建设还改变了上游的水沙通量,从而对长江中下游水沙变化规律、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分布产生影响。
世界自然基金会上海项目办公室负责人任文伟表示,为了修复严重退化的渔业资源,应该尽快开展长江全流域的十年禁渔,为长江的渔业资源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鹿鸣报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