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2日星期一

希望之声: 为了孩子上好学校 家长又拼钱又拚命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
《希望之声》是一家独立、非营利性的国际广播电台。在北美、欧洲、亚洲和澳洲地区的一些城市,《希望之声》的分台以固定的频道时间与听众在空中相会。 
Madesmith

Modern handmade. Stories from designers.
From our sponsors
为了孩子上好学校 家长又拼钱又拚命
Aug 12th 2013, 06:42

8月7日,海南海口市许某为了让女儿争取到当地一所"好小学"的名额,大开宴席酬请学校老师,席后回家不幸醉死身亡。这是中共教育产业化造成的恶果。网友称,教育产业化绝对是中国教育史上的最大败笔!在这种理念支撑下的中国教育,已经没有了基本的良知,只有钱和权、名和利!

与近日国内持续不下的高温天气同样热烈的,是无数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对孩子能进入一个好学校的渴望。暑期将尽,尚未为孩子争得理想学校录取名额的家长们攒足余力,在这场以金钱与权力为筹码的较量中展开最后一搏。然而,对海口市一个家庭来说,这场战争的代价之重却比掷金和拉关系更让人难以承受。

据许某的妻子吴少霞透露,为了让女儿在海口上一所好的小学,今年七月许某曾交给某中间人两万元。但随后许某却发现此小学新生录取名单上并没有他女儿的名字。于是他又拉了七位朋友,在8月7日晚宴请该学校两位老师吃饭,希望争取到女儿入学的最后机会。"7日晚我接到电话,说我老公喝醉了,叫我扶他回家",吴少霞说。当她赶到酒店时,丈夫已经醉得不省人事,回到家后身亡。

8月11号,中共官方组成的调查组公布此事件的调查结果——被宴请者实属金钱诈骗犯,而非学校老师。这个结论是否可信仍值得怀疑,在中国缺乏正常法制运作的体制下,官方操纵调查结果是路人皆知的公开的秘密。然而,不论这位父亲是不是无辜被骗,为了女儿能上好小学,他恐怕都一样会在酒席上拼了命地劝酒,一样难逃醉死的命运。


来自河北的赵华(音译)在北京开了一个小电器店。她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为了让女儿入读一所北京小学,她被迫给一个银行账户存了近三万元。她说,让她大吃一惊的是,她在银行里遇到了区教委的官员,官员们拿着一张学生名单,上面写着每个家庭得付多少钱。他们还让她签了一份文件,表明这笔钱是自愿的"捐款"。她说,"我当然知道这不合法。可你要是不出钱,孩子就上不了学。"

在教育腐败的漩涡中,国内最高学府也不例外。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是名校清华大学的附属幼儿园,坐落在这所大学位于北京的精致校园之内。家长们把入读洁华看做孩子将来进入中国顶级高校之一的通道。按照规定,学校只对清华教职工的孩子开放。但是,据一位幼儿园工作人员对纽约时报记者透露,花大约15万元,就可以说服一位清华教授来"支持"一名申请者。

择校费用现象贯穿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至大学的每一个环节,越往链条的上流走,费用可能就越高。据爆料,北京人大附近的一所名校,小升初择校费50万元到80万元不等。当众多普通家庭对如此高费用望洋兴叹之时,一些权势机构或私有企业却能用金钱与权力推开高价之门。据《21世纪经济报道》,权势机构及国企经常通过所谓"共建"政策向名校捐款。教育改革者称,作为交换,这些机构的员工子女会在录取时获得优势。私有企业也用上了同样的办法,为顶尖学校提供"企业赞助"。

即使千辛万苦把孩子送入了理想学校的大门,家长们也无法就此高枕无忧。权钱交易已经贯穿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就连靠近黑板的座位和班长职位都可能需要用钱来买。一位杭州市萧山区的网友透露,在他所工作的学校,毕业班的班主任都抢着代差班学生,因为等到学生升学季来临时可以从招生学校处拿宣传费;而且老师会故意把学生教差,上课内容不讲完整,谁要想学就必须单独交钱到老师家里去补习。家长担心孩子会错过关键内容,或者招来老师的忌恨,不得不花钱上这些补习班。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叶兰编辑

( 责任编辑: 田林 )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