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8日星期四

希望之声:【人物百家】翻译巨匠 傅雷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
《希望之声》是一家独立、非营利性的国际广播电台。在北美、欧洲、亚洲和澳洲地区的一些城市,《希望之声》的分台以固定的频道时间与听众在空中相会。 
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By planting ten trees and ensuring that all our clothing is produced responsibly we allow each and every customer to make a difference. Join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人物百家】翻译巨匠 傅雷
Aug 7th 2013, 17:14

时光如流,往事如烟。
人物百家,回首悠悠岁月,讲述真实历史。
百家人物,正如那天上的星星,闪烁在夜空里,常留在记忆中。
香梅:亲爱的听众朋友,您好!这里是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人物百家》,我是香梅。
清缘:我是清缘。
香梅:哎,清缘,你不是很喜欢读书吗,那你听说过有一本叫《傅雷家书》的吗?
清缘:《傅雷家书》啊,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信。这《傅雷家书》可是一本教育孩子的好书啊!
香梅:这样吧,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这个著名翻译家——傅雷的故事。听众朋友,《人物百家》带您走近傅雷。清缘,关于傅雷的生平,还是由你来介绍一下吧!

一、美术批评家


(傅雷)

清缘:好,傅雷,1908年出生在上海南汇,字怒安,年轻时期曾经在法国留学,他在法国的这段时间学习西方的美术,在卢浮宫,还有法国、南欧的很多博物馆、艺术馆都留下了傅雷的身影。1931年,傅雷从法国回到了上海,应画家刘海粟的邀请,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美术史和法文两门课。傅雷的学问是非常好的,这一点我们从他编写的一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里就可以看出来,这本书原本就是他讲课的讲稿,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涉及绘画、雕塑、哲学、文学、音乐、历史,还对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这些西方的大艺术家单独进行讲解,直到现在我们都觉得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介绍西方美术的好书。当时只有26岁的傅雷,在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前面的序言里他还这样写道:近来做学问的风气不正,人们投机取巧,只想着捞取金钱和名誉。所以他在编书的时候,还特别讲了这些西方大艺术家们的人品修养、道德操守,希望人们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也能参考这些大艺术家的人品修养怎样做人。
香梅:是啊,傅雷真是有古人的君子之风啊!在他看来做学问固然重要,但做人更重要!我们知道啊,傅雷在美术、音乐、文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这是他的学问,同时他的为人也非常的耿直,这是他的人品。

二、杰出的翻译家


(傅雷)

清缘:傅雷的朋友们是这样形容他的:"直如竹筒,纯如水晶,急如燃眉,热情似炽。"著名学者钱钟书和他的太太杨绛都是傅雷的好朋友,杨绛评价傅雷是:"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
香梅:嗯,我记得,傅雷的好友楼适夷也说:"傅雷的艺术造诣是极为深厚的,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但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他无法与人共事,每次都半途而去,不能展其所长。"
清缘:所以后来傅雷就离开了上海美专,回到自己的书斋,开始了他在家办公的日子,他翻译法文作品,把许多优秀的法文作品翻译成中文,把法国文化介绍到了中国,傅雷也成了中国最有成就的法文翻译家。比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著名的三部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傅雷先后把这三部传记翻译成了中文。1934年,傅雷在给罗曼•罗兰的信里说,"偶读尊作《贝多芬传》,读罢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烛照,顿获新生之力,自此奇迹般突然振作";"贝多芬以其庄严之面目,不可摇撼之意志,无穷无竭之勇气,出现于世人面前,实予我辈以莫大启发";"又得拜读《弥盖郎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受益良多。"

(傅雷在书斋)

香梅:哎,清缘,你看啊到现在人们都公认傅雷翻译的法文作品是最好的,我想这恐怕也是因为他用心去体会、去感悟这些作品,对这些作品有着非常深刻的领会吧!
清缘:对!傅雷的翻译是非常认真、非常用心的,而且也是非常独特的。
香梅:哦?怎么个独特法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清缘:用傅雷自己的话说,就是"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傅雷在尽量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并不是简单的一字一句的翻译,而是着重表达原作的内涵。傅雷说,"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病"。这也是在翻译界一直被人们称道的"傅译"的风格——神似。傅雷还特别提出了"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作为翻译的美学要求。
香梅:奥,这个"神似"的确是傅雷的翻译作品的独到之处。清缘,你能给举个例子吗?
清缘:比如在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里有这样一句话,原文是"他自己感觉是个被误认的天才",傅雷把这句话翻译成"他自己感觉怀才不遇",没有按照原文来直译,而是用了一句成语"怀才不遇"。这里的意思是有细微的改变的。但是傅雷的翻译更加传神。
香梅:我知道,傅雷的翻译作品不仅仅是"神似",而且还非常的严谨。
清缘:对,这个也是没错,傅雷自己曾经这样说"鄙人对自己译文从未满意","翻译工作要做得好,必须一改再改,三改四改"。他在翻译作品请都会先熟读原作四、五遍以上才开始动笔,而且翻译好了以后,还要一改再改,有时候他的修改稿简直就跟重新翻译差不多。比如,《约翰•克利斯朵夫》共一百多万字,傅雷先后翻译过2遍,第一次是从1936年到1939年,整整翻译了3年,1952年,他又重新翻译了一遍,第二次翻译结束后,他把第一次翻译的手稿烧掉了,他说那是他的"污点"。晚年的时候,傅雷对第二次的翻译又非常不满意。
香梅:清缘,这里有一段傅雷小儿子傅敏的录音,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原声】"如果他现在活着的……"

(《傅雷译文集》)

香梅:哎,清缘,看来,傅雷还是个完美主义者啊!傅雷的大儿子傅聪说,"父亲一生都在追求完美"。傅雷翻译的作品后来汇编成集,就是《傅雷译文集》,一共15卷,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梅里美等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共有30多部,真是一笔宝贵而又丰富的精神遗产,我们现在真应该感谢傅雷,他把这么多优秀的法文作品介绍给了中国的读者。哎,清缘,我们在节目的开始就提到了傅雷的另一本书,就是《傅雷家书》,这本书里,收集了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那你能先介绍一下傅雷的家庭情况吗?

三、拳拳教子心



(傅雷和太太朱梅馥)

清缘:哦,傅雷平时就在上海,自己家的书斋里工作,陪伴他的是太太朱梅馥和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太太温柔善良,正好和傅雷的性格形成互补。傅雷自己说,"自从我圆满的婚姻缔结以来,因为梅馥那么温婉,那么暖和的空气,一向把我养在花房里"。
香梅:是啊!朱梅馥最体谅和最了解傅雷了,我们可以从傅雷夫妇的照片里感受到这是个完美的家庭!傅雷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是既严厉又不乏慈爱,而且还无微不至。
清缘: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傅雷写给傅聪的信里面看到。他和远在欧洲的儿子的书信,后来被汇编成《傅雷家书》。
香梅:据说这本《傅雷家书》一出版便成为了畅销书,而且是一版再版,它的知名度甚至都超过了傅雷用毕生精力翻译的法国名著。哎,清缘,那我们就来说说这本《傅雷家书》吧!
清缘:好,我们刚才说了,傅雷不仅是翻译家,同时他在艺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大儿子傅聪从小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9岁时又拜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为师,1954年,傅聪到波兰学习钢琴。从此开始了父子两人长达十多年书信往来。
香梅:嗯,读着《傅雷家书》,好象看到了傅雷聚精会神的在灯下写信的情景。他和儿子谈做人、讲艺术、分享音乐、讨论婚姻家庭,甚至是琐碎的小事都不忘叮嘱。真是——拳拳慈父心,殷殷爱子情啊。

(《傅雷家书》)

清缘:傅雷在家书里这样写道:"亲爱的孩子,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 傅聪的回信也同样饱含深情,他谈到在国外的钢琴比赛时说:"这次无论谁,评论我的演奏时,总处处提到中国的古文化。那是使我最快乐的,因为能使别国人通过我而更崇敬我的祖国的文化。""我爱你们,也因为爱你们而更爱我的祖国,也因为更爱祖国而更爱你们。"
香梅:听众朋友,我们现在来欣赏一段傅聪弹奏的钢琴,是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
【原声】升C小调夜曲
香梅:亲爱的听众朋友,这里是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人物百家》,讲述翻译巨匠----傅雷的故事。
清缘,傅雷除了把对儿子的爱融进信的字里行间,他还跟傅聪在家书里谈了些什么呢?
清缘:傅雷还在家书里和傅聪谈做人,我们摘录几段啊——"社会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训使我们不敢真诚,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作后盾的。所以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忍。"
香梅:哎,清缘你看啊,傅雷把自己的理想、道德情操都写在了家书里,就像谈心一样和儿子交流。
清缘:对,傅雷还在家书里写道:"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的渺小一些。那末自然回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泰,工作反而会顺利。"
香梅:傅雷就是这样一个正直、真诚的人,可是就是这样的人,却因为他的正直和真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四、出走风波

清缘:这发生在1957年,3月,傅雷接到中共上海市委通知,要他参加宣传会议,在会上,傅雷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见。5月,中共又提出,希望各党外人士给中共政府提意见,傅雷非常兴奋,一连写了12篇文章,发表在《文汇报》上。可是谁想到风云突变,6月,毛泽东突然发表了《事情正在起变化》,里面说"让大家鸣放,有人说是阴谋,我们说,这是阳谋。因为事先告诉了敌人:牛鬼蛇神只有让它们出笼,才好歼灭他们。"
香梅:傅雷成了大批判的对象,他的太太朱梅馥在写给儿子傅聪的信里有这样一段话,"作协批判爸爸的会,一共开了十次,前后作了三次检讨,工作停顿,…… 这对他最是痛苦,…… 爸爸说他过去老是看人家好的地方,对有实力的老朋友更是如此,活到五十岁了,才知道看人不是那么简单,老朋友为了自己的利害关系,会出卖朋友,提意见可以乱提,甚至造谣,还要反咬一口,…… 好在爸爸问心无愧,实事求是。可是从会上就看出了一个人的真正品质,使他以后 做人要提高警惕。爸爸做人,一向心直口快,从来不知"提防"二字,而且大事小事一律认真对待,不怕暴露思想;这次的教训可太大太深了。"
清缘:1958年,在一次专门为傅雷召开的批判大会上,傅雷被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那天一直被批斗到深夜才回家的傅雷,见到太太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不是阿敏还太小,还在念书,今天我就……"
香梅:哎,清缘,傅雷说的"阿敏",就是他的小儿子傅敏吧?
清缘:应该是的。
香梅:那他的大儿子傅聪知道发生的事情了吗?当他知道这个事情是有什么反应呢?
清缘:是啊,当时远在波兰的大儿子傅聪知道了父亲被打成右派的消息,1958年傅聪在波兰留学毕业将要返回中国,可是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出走英国。这个决定改变了傅聪一生的命运。他是这样说的,"我是被逼上梁山的。1957年整风反右时,我和父亲几乎同时挨整,他在上海,我在北京,我是从波兰被召回来参加整风反右的。我写了个检查,后来我仍被允许回波兰继续学习。我走后,对父亲的批判越来越扩大化了。我在波兰听到很多关于他的传说。1958年12月,我留学毕业,如果我回来,势必是'父亲揭发儿子、儿子揭发父亲',可是我和父亲都不会这样做。"
香梅:对啊,中共整人的恐怖,傅聪是领教过了,看来当时出走英国恐怕是他唯一的选择了。

(有"钢琴诗人"美称的傅聪)

清缘:出走英国也成就了日后傅聪钢琴诗人的美名,美国《时代周刊》说他是"当今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傅聪这里有一段话,请听一段录音,【原声】"我要是不走的话,绝对没有现在的我,我不会存在,也许我父亲和我在反右那个时候就不会活下去了。"

五、士可杀不可辱

香梅:听傅聪这么一说,还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啊。哎,清缘,那傅雷被打成了右派,对他的翻译工作有没有影响啊?
清缘:傅雷被打成右派以后,在心情非常不好的情况下,他还是用了一年的时间翻译完成了40万字的《艺术哲学》,可是等书稿送到出版社的时候,又出了问题。因为傅雷是右派,出版社要他用一个笔名来出书,可是刚直的傅雷拒绝了。傅雷的小儿子傅敏说,"这符合父亲的性格,堂堂正正做人。"傅雷被打成右派以后,就一直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但是他在写给儿子的信里这样说,"任何孤独都不怕,只怕文化的孤独,精神思想的孤独。"
香梅:是啊,我想,傅雷最担心的恐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丧失吧。刚才我们说了,傅雷对美术、音乐、文学都有很深的研究,他还很喜欢西方大音乐家莫扎特,是不是莫扎特的某些方面和傅雷相似啊?
清缘:我想是这样的,尤其是到了晚年,傅雷越来越喜欢莫扎特,他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莫扎特的作品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他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抚慰着别人"。傅雷也是一样,他把遭受的痛苦都藏在心里,只把优秀的作品留给了世界。
香梅:嗯,我知道,傅雷夫妇是在文革一开始的时候呢就自杀了,当时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清缘:那是在1966年 8月30号的深夜,一群上海音乐学院的红卫兵和"造反派",闯进了傅雷的家,他们翻箱倒柜,查抄傅雷的"反党罪证",结果他们还真的找到了。
香梅:哦?傅雷的家里真的有什么反党"罪证"吗?
清缘:就是一个镜子和一张画报。镜子的背面是宋美龄,画报上画的是蒋介石。
香梅:啊,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清缘:可是这不是傅雷的东西,是一个亲戚寄放在他家里的。
香梅:这对傅雷来说真是有口难辩啊,在这些暴徒面前,他怎么能解释的清呢!

(傅雷和太太朱梅馥)

清缘:是啊,红卫兵们在傅雷的家里对傅雷夫妇进行批斗、罚跪、戴高帽就持续了3天4夜,傅雷和朱梅馥结婚34年以来,相濡以沫、相依为命,这样的打击,对于这样一对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侮辱。可是,当抄家的人走了以后后,傅雷夫妇两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慰家里的保姆周菊娣。
香梅:这个傅雷呀真的是一个体面的人,自己受到再大的侮辱,也不让无辜的保姆受委屈啊。
清缘:是啊,在9月2号的晚上,傅雷写下一份遗书,遗书里把他们夫妇二人的事情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字迹清晰,工工整整,其中包括留给保姆周菊娣的生活费和最后一个月的房租,都工整的写作上面。我们现在真难想象,傅雷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情写下这份遗书的?最后傅雷和太太朱梅馥双双签上自己的名字,从容自尽。

(傅雷遗书)

香梅:从他们相哟自杀,就可以看出这是何等的心心相映、相亲相爱、至始至终的一对恩爱夫妻啊。在谈到父母自杀时,傅敏是这样说的:
【原声】"我觉得最后是这个结果……"
香梅:接下来所发生事情让人感到震撼,清缘还是你来说说吧。
清缘:傅雷夫妇死后,他们在上海的亲戚不敢去领骨灰,因为傅雷是属于被认定的所谓的"黑五类",又是自杀,在那时就叫"自决于人民"。傅雷的大儿子傅聪远在英国,小儿子傅敏在北京,当时也被关在牛棚里。傅雷的骨灰存放成了问题,如果不及时领走,恐怕就会被处理掉。幸好一个自称是傅雷的干女儿的人领走了骨灰。
香梅:哦?傅雷有一个干女儿吗?好像以前没有听说过哦?
清缘:是啊,不但我们没有听说过,恐怕连傅雷自己都没有听说过呢?
香梅:怎么回事?从哪来了一个干女儿?
清缘:这个叫小燕的姑娘是傅雷的读者,她是从《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传》这些翻译作品中认识傅雷的,她也喜欢音乐,听过傅聪的钢琴音乐会。小燕为傅雷夫妇的遭遇感到气愤,就给当时的中共当局写信反映情况,结果被当作"现行反革命"受到审讯、恐吓。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傅雷的亲属多次向她表示感谢,她却总是平淡的一句话,"何必说谢!何足道谢!"
香梅:这个晓燕姑娘真是个侠义的女子啊!从她的义举,我们可以看到傅雷的魅力,也可以看到人们心底的良善和勇气。
清缘:对,傅雷的好友石西民说:"傅雷是个有个性、有思想的铁汉子、硬汉子,他把人格看得比什么都重"。早年,傅雷在给《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献辞里这样说,"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
香梅:亲爱的听众朋友,翻译巨匠傅雷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听!
清缘:听众朋友,下次节目再见!
(反馈邮箱:qingyuanriver@gmail.com)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