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第29个教师节,家长因送礼苦恼而抱怨教师节变"教师劫",到校园性侵案件持续引发舆论关注,在今年这个倡导社会尊师重教的节日里,一个似乎有悖节日气氛的"冷话题"进入公众视野——师德问题。
据大陆媒体报导,北京多数中小学的学生和家长均在教师节前夕,收到来自校方和老师"拒绝收礼"的类似通知。"到底送不送",不少家长在这个问题上犯难。
日前,新京报对97位北京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今年教师节期间,近6成家长和学生仍准备送礼,送礼者大部分是幼儿园孩子和小学生的家长。礼品既有自制贺卡和画作,也有价值数千元的购物卡、加油卡。受访家长中,准备的礼品价值最高的达3000元。
"可是别人送了,我们不送,孩子会不会被老师另眼相看",一些选择送礼的家长表示自己的担心,"不怕老师记没记住送的什么,就怕记住就我们没送。"
而个别送礼价值较高的家长也表示,送礼不仅是感谢老师,也还"有所求"。"孩子性格内向,希望能多受到老师的鼓励和重视";"班里竞争激烈,之前给老师送礼后,老师给孩子开过小灶,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家长们说。
3岁的盖盖今年刚上幼儿园小班,盖盖的妈妈赵女士表示,因为孩子刚刚上学,需要给老师表示一下心意,"我给幼儿园的3名老师买了几盒巧克力,一共1000元左右,因为孩子刚刚离开父母,希望老师帮着多照顾一下",赵女士说。
"2000块钱的油卡,1000块钱的购物卡"。40岁的律师刘女士早已开始盘算给儿子的班主任送点什么。作为地道的老北京人,刘女士常感叹"时代不同了"。她说,自己像儿子这么大时,每到教师节,大家会用争抢着打扫教室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可到儿子上学的年头,教师节成了家长和老师的事。9月7日,刘女士到一家商场购买了1000元的购物卡。连同一张价值2000元的中石化加油卡,刘女士捏着今年教师节为儿子班主任准备的礼物,觉得"够了"。
9月初,新学期开学伊始,网络曝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邬阳民族中学,一名教师性侵至少8名女生,并致1人怀孕。此后,当地警方通报,初步查实犯罪嫌疑人、该校副校长汪某利用师生关系多次对报警女生实施性侵。继海南小学校长带学生开房、湖南永州12岁少女遭3名教师强暴生子之后,耸人听闻的校园性侵事件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除了震惊社会的校园性侵事件,"幼儿园老师残暴虐童"、"老师结婚给全班孩子发请帖"、"小学女生因没答出题被扇60个耳光"…… 近年来,个别教师违背职业道德,逾越社会底线的违纪违法行为,总能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影响力,损坏着教师的道德形象和社会认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事一个与孩子朝夕相处并言传身教的职业,教师的个人品德和举止言行对孩子有着最直接和最深远的影响。所以当涉"教"丑闻频频曝出之后,偶发的师德问题也足以引起全社会的反思。
"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师德一票否决"——针对时有发生的教师严重违反师德现象,教育部曾多次表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心,但缺乏具体制度支撑的表态曾被解读为只惩处不预防、难见实效。
今年5月,河南桐柏县斗称沟小学教师杨士付因涉嫌猥亵儿童罪被批捕,自2012年春开始,杨士付借课间检查作业之机,先后对多名女生实施猥亵。然而,在2010年至2012年的桐柏县教师师德师风考核中,杨士付却均为合格。
根据媒体调查,斗称沟村教师的具体考核的分值由学生、家长、教师、学校打分组成。不过,斗称沟村小学的多名学生与家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表示:"没有参与过打分"。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早已规定教师的职责,以及侵犯学生权益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法律没有得到严格执行,难道通过行政规范强调就可以得到执行吗?"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一些校园中发生的侵权事件,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从当地教育形象,领导个人利益出发,往往实行"内部处理",这无疑是对违法侵权事件的纵容。
"师德是比法律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得侵害学生权益、不准体罚学生等规定都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里规定的内容,通过行政手段将这些纳入师德规范,实际是对师德的一种'矮化'。"熊丙奇说。
在社会声讨师德败坏,质疑学校监管不力之际,发生在邬阳民族中学"校长性侵8女学生致1人怀孕"这起悲剧,可谓道出了师德问题更为深层的问题:当农村和贫困偏远地区还苦于无师可用之际,让校方严格师德监管似乎已是奢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院储朝晖称,教师言行不端只是暴露在外的表象,更重要的是解决"冰山"下的问题。事实上,部分地区教师的压力大、待遇低等现实问题都使得教师队伍中热爱教育的优秀人才匮乏,缺乏师道尊严的教师也不太可能对自己严格要求,中国还没有类似西方国家的"教师社团组织",行业自律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李雪莲综合报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